2020年-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(全国通用)专题10 农业(2)
二、综合题
12.(2022·湖南·高考真题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,称为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。山东省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率空间差异明显,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。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。
(2)近年来,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类型逐渐由棉花、花生、蔬菜向蔬菜、瓜果转变,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。
(3)为保障粮食安全,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的合理建议。
【答案】(1)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,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,气候温暖湿润,水、热、土组合多样,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。(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,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,水、热、土组合相对单一,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。
(2)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、瓜果需求量变大;农户种植蔬菜、瓜果经济效益更高;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。
(3)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,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;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,增加粮食种植收益;改善粮食生产条件,提升农业科技水平,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;严格耕地用途管制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。
【解析】(1)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,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,受地形影响,当地水、热、土组合相对单一,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,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,从而使得“非粮化”率较低;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,气候相对温暖湿润,使得水、热、土组合多样,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,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,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,因此“非粮化”率较高。
(2)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,城市化水平高,城市居民对蔬菜、瓜果需求量变大,使得当地农业中“非粮化”类型向蔬菜、瓜果转变,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;与种植棉花、花生等作物相比,农户种植蔬菜、瓜果经济效益更高,促使当地“非粮化”类型逐渐由棉花、花生、蔬菜向蔬菜、瓜果转变;蔬菜、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,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,有利于“非粮化”类型逐渐由棉花、花生、蔬菜向蔬菜、瓜果转变。
(3)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,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,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,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;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,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,提高机械化水平,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;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,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,提升农业科技水平,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提高防灾抗灾能力,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;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现象,严格耕地用途管制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。
13.(2022·山东·高考真题)阅读图文资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宋代以来,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、修坝、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。堤围始建于宋代,初次合围(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)于明初,兴盛于清中叶。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。国内河道纵横交错。
(2)明代中期,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,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。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。
(3)清代中期,人口规模扩大,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。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,体现了人地和谐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。
【答案】(1)该区河流密布,大多乡民沿河而居,河流提供水源,提供充足农田,该区河流下游,河网密布;位于沿海地区,海岸线长。
(2)修建堤坝,完善水利设施,提供灌溉水源;减少旱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;修建堤坝,围垦田地,可以增加耕地面积;沿海堤坝可以减轻海水倒灌,引起的土壤盐碱化。
(3)桑基鱼塘使农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;沿海地区河网密布,水资源丰富,更适合发展桑基鱼塘农业;地势低洼,排水不畅,易积水,适合发展桑基鱼塘。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,水热搭配充分,适合发展桑基鱼塘。
【解析】(1)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,河流入海口,河流多分叉,河流密布,而大多乡民沿河而居,河流提供水源,提供充足农田;位于沿海地区,海岸曲折绵长,沿海地区聚落分散;由图可知宋元时期,堤围未合拢,聚落分散;海水平面较高,露出水面的地区没有集中连片,比较分散。
(2)修建堤坝,完善水利基础设施,提升农田水利建设,提供灌溉水源;该区为季风气候,旱涝灾害多发,修筑堤坝可以有效减少旱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;由材料中的通过沿江沿海筑堤、修坝、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,可知修建堤坝,围垦田地,可以增加耕地面积;沿海堤坝可以减轻海水倒灌,减轻因海水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。
(3)结合混合农业的优缺点,桑基鱼塘使农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,减少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;珠江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,降水丰富,水热搭配充分,且沿海地区河网密布,水资源丰富,更适合发展桑基鱼塘农业;地势低洼,且位于河流下游,水域面积大,排水不畅,易积水,这种环境适合发展桑基鱼塘。
14.(2022·浙江·高考真题)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问题。
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拼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。
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-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。
(2)2001~2020年,图2中国家稻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,简析其原因________。
(3)从耕地资源的角度,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。
【答案】(1)泰国境内河网密集,平原面积大
(2)增加主要是单产提高,部分国家播种面积增加
(3)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,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;严格保护耕地,控制非农占用;加大技术投入,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。
【解析】(1)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30%~40%,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东南亚国家。耕地比重大的原因: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国所处的位置位于东南亚偏南部地区,其境内河流众多,河网密布,受季风气候影响,灌溉水源较为充足;同时该国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,平原面积较为广大,便于耕作业的发展。
(2)从图中可以看到东南亚各国其稻米产量年均变化增长率均大于0,说明各国粮食产量均增加。原因:图中数据可以看到东亚各国粮食的单产增长率均大于0,各国粮食的单产普遍提高,受单产提高影响粮食总产量上升;同时随粮食需求不断上升,东南亚部分国家耕地面积扩大,耕地增多,使粮食总产量上升。
(3)启示:我国山地高原众多,平原面积狭小,受人口增多、城市面积扩大影响,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,故要控制城市面积,防止任意扩大,要切实保护耕地,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;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,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,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,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,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,恢复土壤肥力,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;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,防止土地污染,提高耕地的品质,平整土地资源,扩大土地耕种面积。
15.(2022·浙江·高考真题)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问题。
材料一: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。
(1)甲地冬季主导风向为____风,乙、丙两地降雪日数较多的地区是____地。
(2)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。
(3)评价冬春季节暴雪对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。
【答案】(1)西北风丙
(2)冬季风迎风坡,降雪量大,降雪日数多;纬度高,气温低,积雪时间长。
(3)牲畜冻伤、冻死,牲畜圈(棚)舍受损或倒塌;饲草供给困难;积雪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,提高牧草产量。
【解析】(1)观察图中信息可知,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交界地带,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,冬季吹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,故主导风向是西北风;乙地位于背风坡,丙地位于迎风坡,因此丙地气温较低,降雪时间较乙地长。
(2)图中显示,甲地位于迎风坡,受地形影响,降雪量大,时间较长;且纬度较高,使得温度较低,积雪难以融化,故积雪时间较长。
(3)结合题2结论,缺点是:冬春季节暴雪覆盖,温度较低,且时间较长,会冻死冻坏牲畜,材料二显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,长时间冷冻会使圈坏或倒塌,造成财产损失,同时饲养起来困难重重,交通堵塞;优点:来年回暖之际,积雪融化,导致土壤疏松,且水源充足,提高牧草产量,进而提高牲畜产量。
12.(2022·湖南·高考真题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,称为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。山东省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率空间差异明显,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。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。
(1)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率差异大,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。
(2)近年来,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类型逐渐由棉花、花生、蔬菜向蔬菜、瓜果转变,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。
(3)为保障粮食安全,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的合理建议。
【答案】(1)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,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,气候温暖湿润,水、热、土组合多样,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。(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,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,水、热、土组合相对单一,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。
(2)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、瓜果需求量变大;农户种植蔬菜、瓜果经济效益更高;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。
(3)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,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;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,增加粮食种植收益;改善粮食生产条件,提升农业科技水平,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;严格耕地用途管制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。
【解析】(1)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,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,受地形影响,当地水、热、土组合相对单一,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,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,从而使得“非粮化”率较低;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,气候相对温暖湿润,使得水、热、土组合多样,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,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,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,因此“非粮化”率较高。
(2)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,城市化水平高,城市居民对蔬菜、瓜果需求量变大,使得当地农业中“非粮化”类型向蔬菜、瓜果转变,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;与种植棉花、花生等作物相比,农户种植蔬菜、瓜果经济效益更高,促使当地“非粮化”类型逐渐由棉花、花生、蔬菜向蔬菜、瓜果转变;蔬菜、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,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,有利于“非粮化”类型逐渐由棉花、花生、蔬菜向蔬菜、瓜果转变。
(3)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,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,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,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;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,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,提高机械化水平,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;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,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,提升农业科技水平,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提高防灾抗灾能力,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;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“非粮化”现象,严格耕地用途管制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。
13.(2022·山东·高考真题)阅读图文资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宋代以来,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、修坝、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。堤围始建于宋代,初次合围(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)于明初,兴盛于清中叶。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。国内河道纵横交错。
(1)宋元时期,当地乡民沿水而居,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。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。
(2)明代中期,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,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。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。
(3)清代中期,人口规模扩大,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。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,体现了人地和谐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。
【答案】(1)该区河流密布,大多乡民沿河而居,河流提供水源,提供充足农田,该区河流下游,河网密布;位于沿海地区,海岸线长。
(2)修建堤坝,完善水利设施,提供灌溉水源;减少旱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;修建堤坝,围垦田地,可以增加耕地面积;沿海堤坝可以减轻海水倒灌,引起的土壤盐碱化。
(3)桑基鱼塘使农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;沿海地区河网密布,水资源丰富,更适合发展桑基鱼塘农业;地势低洼,排水不畅,易积水,适合发展桑基鱼塘。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,水热搭配充分,适合发展桑基鱼塘。
【解析】(1)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,河流入海口,河流多分叉,河流密布,而大多乡民沿河而居,河流提供水源,提供充足农田;位于沿海地区,海岸曲折绵长,沿海地区聚落分散;由图可知宋元时期,堤围未合拢,聚落分散;海水平面较高,露出水面的地区没有集中连片,比较分散。
(2)修建堤坝,完善水利基础设施,提升农田水利建设,提供灌溉水源;该区为季风气候,旱涝灾害多发,修筑堤坝可以有效减少旱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;由材料中的通过沿江沿海筑堤、修坝、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,可知修建堤坝,围垦田地,可以增加耕地面积;沿海堤坝可以减轻海水倒灌,减轻因海水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。
(3)结合混合农业的优缺点,桑基鱼塘使农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,减少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;珠江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,降水丰富,水热搭配充分,且沿海地区河网密布,水资源丰富,更适合发展桑基鱼塘农业;地势低洼,且位于河流下游,水域面积大,排水不畅,易积水,这种环境适合发展桑基鱼塘。
14.(2022·浙江·高考真题)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问题。
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拼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。
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-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。
(1)中南半岛所在国家中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,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。
(2)2001~2020年,图2中国家稻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,简析其原因________。
(3)从耕地资源的角度,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。
【答案】(1)泰国境内河网密集,平原面积大
(2)增加主要是单产提高,部分国家播种面积增加
(3)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,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;严格保护耕地,控制非农占用;加大技术投入,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。
【解析】(1)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30%~40%,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东南亚国家。耕地比重大的原因: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国所处的位置位于东南亚偏南部地区,其境内河流众多,河网密布,受季风气候影响,灌溉水源较为充足;同时该国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,平原面积较为广大,便于耕作业的发展。
(2)从图中可以看到东南亚各国其稻米产量年均变化增长率均大于0,说明各国粮食产量均增加。原因:图中数据可以看到东亚各国粮食的单产增长率均大于0,各国粮食的单产普遍提高,受单产提高影响粮食总产量上升;同时随粮食需求不断上升,东南亚部分国家耕地面积扩大,耕地增多,使粮食总产量上升。
(3)启示:我国山地高原众多,平原面积狭小,受人口增多、城市面积扩大影响,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,故要控制城市面积,防止任意扩大,要切实保护耕地,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;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,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,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,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,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,恢复土壤肥力,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;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,防止土地污染,提高耕地的品质,平整土地资源,扩大土地耕种面积。
15.(2022·浙江·高考真题)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问题。
材料一: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。
材料二:图中甲地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,其畜牧业以圈舍饲养方式为主,冬春季节雪灾频发。
(1)甲地冬季主导风向为____风,乙、丙两地降雪日数较多的地区是____地。
(2)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。
(3)评价冬春季节暴雪对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。
【答案】(1)西北风丙
(2)冬季风迎风坡,降雪量大,降雪日数多;纬度高,气温低,积雪时间长。
(3)牲畜冻伤、冻死,牲畜圈(棚)舍受损或倒塌;饲草供给困难;积雪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,提高牧草产量。
【解析】(1)观察图中信息可知,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交界地带,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,冬季吹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,故主导风向是西北风;乙地位于背风坡,丙地位于迎风坡,因此丙地气温较低,降雪时间较乙地长。
(2)图中显示,甲地位于迎风坡,受地形影响,降雪量大,时间较长;且纬度较高,使得温度较低,积雪难以融化,故积雪时间较长。
(3)结合题2结论,缺点是:冬春季节暴雪覆盖,温度较低,且时间较长,会冻死冻坏牲畜,材料二显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,长时间冷冻会使圈坏或倒塌,造成财产损失,同时饲养起来困难重重,交通堵塞;优点:来年回暖之际,积雪融化,导致土壤疏松,且水源充足,提高牧草产量,进而提高牲畜产量。
本文标题:2020年-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(全国通用)专题10 农业(2)
上一篇:2020年-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(全国通用)专题11 工业
下一篇:2020年-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(全国通用)专题9 城市
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,仅供学习备课参考!
电脑版地址:http://www.cgzdl.com/jiaoxue/gaokao/8908.html
手机版地址:http://m.cgzdl.com/jiaoxue/gaokao/8908.html
上一篇:2020年-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(全国通用)专题11 工业
下一篇:2020年-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(全国通用)专题9 城市
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,仅供学习备课参考!
电脑版地址:http://www.cgzdl.com/jiaoxue/gaokao/8908.html
手机版地址:http://m.cgzdl.com/jiaoxue/gaokao/8908.html